最新问答

热点文章

您现在的位置:  主页 > 新闻聚焦 >

肝胆病证

就医指南 在线咨询 网上预约
肝胆病证 一、定义: 肝胆病证是因七情失调、饮食不节、感受外邪或劳倦内伤所致的以肝胆疏泄失常、气血津液失调、阴阳失和为病理特征的一类病证。肝胆病证涉及了黄疸、胁痛、鼓胀、胆胀、眩晕、痉
>> 医生提示: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太过专业,不太好懂 >> 请点击免费咨询 << 与专家在线交流!
肝胆病证
 
    一、定义: 
肝胆病证是因七情失调、饮食不节、感受外邪或劳倦内伤所致的以肝胆疏泄失常、气血津液失调、阴阳失和为病理特征的一类病证。肝胆病证涉及了黄疸、胁痛、鼓胀、胆胀、眩晕、痉病、颤证以及肝癌。
    二、肝胆的功能:
肝为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,胆为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。肝胆相表里,经脉相互络属,同具木火之气。临床上肝与胆的病证常相互并见,故合称肝胆病证。 就生理特性而言,肝为刚脏,性喜升动,喜条达而恶抑遏,肝体阴用阳。
 
  1. 肝:肝的生理功能则为主藏血和主疏泄。
    1. 肝主藏血:包含三方面作用:
一方面可以阴柔之质,使肝之升动之性冲和条达而不亢逆为害;
二是调节体内血量的分布与分配,保证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,机体各部分对血液需求的相应满足;
三是藏血宁血,防止出血。
  1. 肝主疏泄有以下几方面内涵。
一是调畅气机。脏腑经络器官的功能活动,有赖于气机出入的有序,肝之疏泄功能正常。若肝失疏泄,气机失调,可导致肝气郁结;肝之疏泄太过,则肝气上逆或横逆,凌犯他脏。
二是促进津血输布,气行则津血得行。气郁则血行不畅,津液停著为痰、为瘀。
三是促进脾胃运化之职。肝之疏泄条达,有助于胆汁的分泌排泄,从而促进脾胃对水谷的消化吸收,肝之疏泄条达气机调畅,脾胃升降和合,水谷精微受纳运化敷布正常。若疏泄不及,则胆汁排泌不畅,而致胆胀、黄疸诸证。
四是疏调情志。肝之疏泄与情志两者是相互作用,互为因果的关系。肝疏泄失调,气机不畅可致气郁,情志不畅,反之亦然。

  1. 胆:胆附于肝,与肝相连。
胆有储存和排泄胆汁的生理功能,胆并主决断。《校正图注脉决·脏腑各司图》指出“胆者,肝之府。肝藏血,胆之精气,藉肝之余气,溢于胆,积聚而成。”可见,胆汁化生与排泄是由肝之疏泄功能调控。
    三、病因病机
肝胆病证的基本病机是气机郁滞,气血水津运行敷布失调,或留著成痰、成瘀,或阴阳失衡,气逆阳亢,甚而肝风内动致脏腑功能失调,脏腑器官及筋脉、五官失养。
本系统病证的可分为两大类:一是以气郁、湿郁、血瘀,甚至气血水淤积成鼓,或气血水淤久化毒,或气血湿毒内结蕴积成癌,以不通、郁滞为特点的病证。一是以外感内伤致阴血亏虚或不能濡养肢体筋脉之血虚生风,或不能制约阳气致阳亢化风的风证,如眩晕、颤病、痉病之类。“鼓”、“风”证至今仍属内科四大难证之列。
四、[主要证候、特征及治疗]
     ·肝气郁结
    1.主要脉症  情志抑郁,易怒,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,胸闷善太息或见梅核气,或见瘿  瘤。妇女可见乳房胀痛,月经不调。
2.证候特征  本证特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,一是情志疏泄失常,二是经气不畅;本证候  以气滞为主,而气滞容易及血,血络不畅,而出现胸胁疼痛的症状。
3.治疗:疏肝调气,佐以化瘀
    ·肝火上炎
    1.主要脉症  急躁易怒,不眠多梦,胁肋灼痛,便秘尿黄,耳鸣如潮,头晕胀痛,面红目赤,或见吐血、衄血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2.证候特征  该证多集中表现在头面部肝经实热,性质属阳热,多兼出血;本证与肝阳上亢不同,本证为肝经实热,而肝阳上亢为本虚标实。
3.治疗:清肝泻火,佐以凉血。
    ·肝阴不足
    1.主要脉症  头晕耳鸣,两目干涩,面部烘热,胁肋灼痛,五心烦热,口干咽燥,舌红少津,脉弦细数。
2.证候特征  本证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,突出头、面、目、胁的局部特征;本证与肝血虚不同,肝血虚主要表现血的濡养不足,少有虚热表现,本证主要为阴虚火旺。
3.治疗:养肝阴,清虚火。
    ·肝阳上亢、
    1.主要脉症:眩晕耳鸣,头目胀痛,面红目赤,急躁易怒,失眠多梦,腰膝酸软,头重脚轻,舌红,脉弦细数。
2.证候特征  本证特征为肝阳盛于上,肝肾阴亏于下,以上盛下虚为特点;本证与肝风内动不同,肝风内动主要以抽搐振颤为主要临床表现,本证以头目胀痛、急躁易怒为主,临床不难鉴别。
3.治疗:滋阴潜阳
    ·肝胆湿热
1.主要脉症  胁肋胀痛灼热,厌食,腹胀,口苦泛恶,大便不调,小便短赤,或有黄疸,舌红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   
2.证候特征  除本脏腑湿热之症以外,尚可见脾胃病变;本证候为湿热之邪所侵,属实证,与肝阴虚的阴虚火旺证候截然不同。
3.清泻肝胆湿热。
 
五、[治疗要点]
    1.肝病多实,宜疏,宜泄,宜利。所以柴胡疏肝散为常用之剂,但使用宜适度,不可久用,以防香燥伤阴。疏理肝气在用药时应考虑配伍柔肝护阴之品,以防疏泄太过。
    2.肝虚之证,一般分为血虚与阴虚。血虚宜补养气血,常用四物汤加味;阴虚宜滋阴降火,常用一贯煎或杞菊地黄丸之类。
    3.湿热注于肝胆,宜清热利湿,疏肝利胆,常用龙胆泻肝汤。若见黄疸可使用茵陈蒿汤之类。
    4.气滞血瘀为肝胆病证的主要证候,所以疏肝解郁、活血化瘀为常用之法,轻者理气活血,重者行气破瘀。常用柴胡疏肝散加活血之品,或用复元活血汤,或用血府逐瘀汤等。
    5.疫毒内侵,肝胆同病,宜清热解毒、行气化瘀,常用犀黄丸之属。
    6.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,如肾阴不足可致肝阳上亢,治当滋阴潜阳;或肝脾不调,治宜疏肝健脾;或肝胃不和,治宜疏肝和胃;或肝火犯肺,治宜清火止咳。临证时应从整体治疗,在治肝的同时,兼顾它脏,对治疗有着重要意义。
   此外,肝脏病变常涉及脾胃。仲景曾言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”。临床上肝与脾在生理上可谓“土疏木荣”,“木疏土健”,在病理上可见“木郁克土”、“土壅木郁”及“土虚木贼”。肝藏血,脾统血,肝司疏泄,脾主运化,直接影响气血运行之畅达及气血之生化。肝脾不和,血行不畅,瘀阻脉络,常可见舌质瘀斑,齿鼻衄血,肌肤甲错,颈臂赤缕等。因此病证虽有肝着、胁痛、黄疸、鼓胀之分,然治则均以调和肝脾为要。
    肝与肾是水与木的关系。肝肾同居下焦,肝藏血,肾藏精,精血同源可以互生,“乙癸同源,肝肾同治”。故对于肝阴血虚者,多以“滋肾养肝”、“滋水涵木”为治则。水充则木荣,水亏则木槁。肾水充足则肝木繁荣,肝之体阴用阳的功能得以正常,晕颤诸风证难起。
肝胆病证的预防宜从避免饮食不节、不洁,注意调畅情志,预防感受外邪入手。及病宜重视合理调护。避免过劳及精神刺激,戒酒,注意营养、合理饮食,适度体育锻炼,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。
 
网站首页|医院概况|名医风采|尖端设备|在线咨询|网上挂号|来院路线
版权所有 © 信阳京华甘康中医医院
咨询热线:0376-3208885 咨询QQ:1609095693 备案:豫ICP备20012284号
地址:信阳市南京路32号( 楚王城原水果批发市场对面) 网站声明:信阳京华中医甘康医院有最终解释权 技术支持:汉申网络